ds足球比分
> 廉政文化 > 兖州廉吏
【兖州廉吏故事】刚正廉明刘不息

发布日期:2022-05-07 访问次数: 信息来源:中共济宁市兖州区纪委(监委) 字号:[ ]


刘不息,字体道,滋阳城南刘岗村人,生卒不详。刘不息自幼寡言嗜学,有君子之风。明隆庆二年(公元1568年),刘不息进士及第,被授与宝坻知县,他在任上兴利补弊,锐意治理,政绩卓著。他回京述职时,被赐宴南宫,擢升为户科给事中,后转礼科左右给事中、吏科都给事中,累迁至太仆寺少卿。

刘不息为人处事平和,老成谙练,但每上疏论事,则动合机宜,激扬得体。他曾两次带领群臣,就国家大计上疏朝廷,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,他也被人们称之为名都谏。嘉靖十三年(公元1534年),朝廷下文,寻找曾参的子孙,准备按颜、孟二姓之例,授与翰林院五经博士之职。曾参虽然是山东嘉祥人,但他的子孙,在东汉末的动乱时期举家南迁,寓居于江西吉阳,已经二千多年了。当时,找到的曾氏后裔有曾质粹、曾嵩、曾衮等人。何、徐二位提学当面征求他们的意见,曾嵩、曾衮二人借口自己自幼生在南方,不习惯北方的生活,不愿北上。只有曾质粹愿意北迁,到京奉旨出任五经博士。按当时的规定,五经博士是世袭的,曾质粹是首任曾氏五经博士,以后都由他的子孙世袭,如果不是犯有重罪,朝廷也不能轻易废除。曾质粹死后,曾衮看到五经博士地位十分崇高,就花钱上下打点想冒袭之。当时的朝臣一时也弄不清楚,迟迟没能决定谁来世袭这个五经博士。刘不息在详细查了曾氏族谱后,认为当时征求意见后,曾衮不愿意北上,做为曾子的后裔,既不愿奉祀祖庙,又不愿上应君命,是伦理恩义的泯绝之辈。况且曾衮是曾嵩的弟弟,曾嵩都没有资格承袭,他就更不行了。所以还是应该让曾文粹的子孙继承,而曾衮违命冒袭,行不忠不义之事,也应该治以重罪。他因此事上疏的奏章,后来被收入嘉祥的《宗圣志》和光绪十四年版的《滋阳县志》中。

后来,刘不息因病告假回乡休养,假期满了后,他返回朝廷,准备继续做官。当时当权的是宰相王篆,他向刘不息索取贿赂,但刘不息从不依附权贵,没有满足王篆的要求。王篆怀恨在心,竟然一年多不给刘不息补缺任职。刘不息也因此感到十分伤心失望,再也不愿意与这些龌龊的人共事,就再次提出了致仕的要求。王篆等人也不愿他这样不依附他的人在朝廷为官,就准许他回家了。

刘不息回家后以课子读书为乐,后卒于家。其育有子五人,皆有文行,有名于世。其子刘淛,任德州学正,刘潺任恩县教谕,刘润任福山教谕。他这几个儿子,先后在李自成的甲申之乱,清兵的壬午之乱中殉国,后人把他们与刘不息一起尊为乡贤祭祀。






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
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